美好愿景正逐步成为生动实践!儋洋产业三变→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14332 收藏

《海南日报》(2022年05月24日 04版)
 

5月20日,在洋浦经济开发区中德产业园,一台使用清洁能源的小型巴士在园区内进行自动驾驶测试,银橙相间的外观高端大气,引人瞩目。这是今年3月底落地洋浦的首个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车辆项目,填补了海南在无人驾驶车辆智能化改装领域的空白。

“儋洋一体化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相信,未来我们生产的各种无人驾驶车,会出现在海南大街小巷。”沪能驭势(海南)智慧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毕春英说。

5月上旬,备受关注的《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儋州因洋浦而更加开放,洋浦因儋州而更有深度”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生动实践——

在儋州白马井滨海新区,高层住宅鳞次栉比,旅游产业园、商业综合体、高端酒店等接连落户,昔日的渔业小镇实现华丽蝶变;在洋浦,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石化新材料、海上风电、智能制造、食品加工……曾经传统工业一家独大的园区迎来多种业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结构之变:从传统迈入前沿

主动寻求突破,为儋洋一体化增添新动能
一块薄薄的玻璃上,打印着一个个小小的方块状颜色,用手触摸,表面平滑。通上电源后,可发出各色光源,放在水中,不仅能长时间照明,且不长苔藓。
这个名叫“海洋新型玻璃印刷LED智能生态照明”的产品,由海南中质猎鹰智能勘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其利用自主研发的LED荧光粉、低熔点玻璃粉等材料,通过特殊工艺生产的LED封装材料产品,位居全球领先水平。

▲中质猎鹰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司研发的海洋微流发电机。

 
“产品可广泛用于海洋及水下景观照明、引导照明、海洋牧场及海洋平台水下智能照明监控等。”该公司董事长丁峰说,他十分看好儋洋一体化的发展前景,未来将把洋浦作为公司研发生产的重要基地。
引进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洋浦主动寻求突破、为儋洋一体化增添新动能的生动体现。
1992年,洋浦获批设立经济开发区后,各种公司蜂拥而至,但从事实体经营的企业很少,热潮退去,留在“沙滩”上的企业寥寥无几,只有航运、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
转机从2003年开始。那一年,总投资106亿元的金海浆纸项目开工。次年1月,总投资116亿元的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项目动工。
两家大型企业的进驻,带动了洋浦新一轮的开发热潮,除了多家石化企业跟进,国际贸易、港航物流等企业也纷纷进驻,形成以石化产业为龙头的产业布局。
海南启动自贸港建设后,洋浦充分利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自贸港政策先行先试机遇,引进中远海运、中国大唐等央企,大力发展港航物流、大宗商品交易、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
今年4月22日,由中国大唐、东方电气、中国电建三大央企携手建设的海南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开工,将建设一座集海上风电机组智能化总装、风电电控系统、叶片生产、风电塔筒生产、单桩生产、海上风电智慧运维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厂区。
在中国大唐集团副总经理刘广迎看来,洋浦有政策、区位、产业优势,儋州有城市功能和腹地优势,在儋洋一体化背景下,发展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前景广阔。
此外,三生万物巡检机器人、中大检测智能传感器、天基隆智能控制阀、洋浦百信信创等多个高新技术项目正在建设,即将投产。这些高新技术项目的进驻,将打破洋浦传统工业“一家独大”的格局,助力儋州洋浦产业实现从传统到前沿的华丽转身。
目前,儋州洋浦已规划了石化新材料园、高新技术产业园、风电装备产业园、国际健康食品港、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要产业载体,正在推进建设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技大学产学研基地,加快推动儋州洋浦发展高端旅游消费品制造、新能源等进口替代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院长李世杰建议,儋洋一体化后,要围绕《若干意见》对儋洋一体化的四大定位,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引进一批好项目,推动临港产业集聚发展,为打造国际化滨海产业新城筑牢产业基础。

业态之变:从单一变为多样

腾笼换鸟,打造百亿、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洋浦保税港区海南椰容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线高速运转,一罐罐椰汁从这里产出,被销往成都、江苏、上海等地。“儋洋一体化发展后,我们计划在儋州其他地区设厂,扩大产能。”该公司总经理夏先华说。
夏先华清楚地记得,2017年底到保税港区设厂时,保税港区内搞生产的企业并不多,不少厂房处于闲置状态。“现在的保税港区很热闹,厂房多,企业多。海南自贸港独有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加工增值免关税、区内不禁止居住及设立营利性商业设施等政策给保税港区注入了鲜活的动力。”夏先华说。

▲国药大健康新零售创新体验中心展示的低GI食物。
 
2021年,是洋浦保税港区破茧成蝶的一年——
2021年3月31日上午,国药大健康新零售创新体验中心项目开业。这是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发布后,洋浦保税港区首家实体项目建成开业,从项目签约到开业仅用74天。
2021年4月22日,玉玲珑高端旅游消费品店正式开业,首单卖出一块白蜜蜡吊坠,标志着海关总署赋予洋浦保税港区独有、全国唯一的不禁止区内居住及设立营利性商业设施政策正式落地实施。
2021年6月17日,洋浦国际葡萄酒交易平台项目开业。
2021年7月23日,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完成首单加工增值内销出区免征关税政策业务,内销大豆油500吨,货值455万元,免征关税41万元,标志着自贸港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正式落地……
首家、首个、首单……如同一根根柴火,烧开了洋浦保税港区“第一壶水”。
《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洋浦通过发展“加工增值规则+不同产业业态”,先后引进卓志、澳斯卡粮油、国药大健康、陆侨、玉玲珑、寺库、大庄园、国佑、中质猎鹰、铭品食品、圣庄科技等企业入驻洋浦保税港区,涵盖健康食品、粮油加工、玉石加工、跨境电商、酒类交易、智能制造、冷链物流、服装鞋包、保税维修、肉类加工等,进一步夯实洋浦保税港区产业基础。
据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张洪光介绍,随着儋洋一体化战略实施,未来洋浦的部分产业和非核心功能逐步外移,将为洋浦腾出空间来发展石化新材料、港航物流、商贸服务(国际贸易)以及健康食品加工、高端旅游消费品制造、保税维修再制造和新能源等核心产业,积极打造百亿、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随着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大了。”夏先华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格局之变: 从点式走向链式

上游产品就地消化,形成互惠互利产业链条
有人曾作过一个比喻:洋浦石化产业“一打喷嚏”,海南工业就会“感冒”。
为什么?因为2021年,洋浦的工业总产值是全省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这其中,靠的是以石化产业为基础积累起来的丰厚家底。

▲海南炼化100万吨乙烯项目预计今年投产。
 
洋浦石化产业始于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项目。该项目于2006年9月建成投产后,带动了汉地阳光、汇智石化、凯美特气等多家下游石化企业跟进,成为洋浦石化产业的基石。
2013年起,海南炼化先后上马两套芳烃生产装置,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跟进,两家企业联姻,形成芳烃产业链。
2018年底,海南炼化100万吨乙烯项目开工,奥克化学、巴陵石化、仪征化纤等下游企业紧随其后,乙烯产业链逐步完善。
如今,10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顺利,项目总体进度已完成93%,预计今年9月底投料试车。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指出,洋浦应当充分发挥独特的港口、资源和政策优势,聚焦石化产业中下游延伸和石化新材料发展,形成以1000万吨炼油、400万吨乙烯、200万吨芳烃为基础、以石化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为特色的绿色石化新材料基地,打造我国石化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出口基地。
除了上述项目,洋浦还引进了京博石化、金发科技、道恩集团、仪征化纤等高端石化产品生产企业,部分项目将于今年9月与100万吨乙烯项目同步投产,形成石化新材料产业群。

▲在海南巴陵石化年产17万吨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项目现场,建设者进场勘测。
 
由此,从炼油到芳烃、乙烯,再到石化新材料,洋浦通过延链、补链,推动石化产业往下游走、往高端走、往低排放走,实现园区内生产的上游产品就地消化。
事实上,除了石化产业自成体系形成产业链条外,洋浦保税港区里的企业也可以形成互惠互利的产业链条。
“比如,陆侨国际海产品加工产业园营业后,可以直接购买国际葡萄酒交易平台上的进口酒类,也可以采购澳斯卡粮油生产的食用油,以及其他公司进口的牛羊肉类等。”张洪光说,企业也可以租用圣庄科技的进口保税维修打印机,减少办公成本。
儋洋因使命而生,未来必将因创新而强。今年,儋州将重点推进把洋浦事权和自贸港政策的实践范围扩大到儋州全域,在更大范围为全岛封关运作做好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
“通过扩大政策压力测试范围,在新的领域寻求突破,让政策‘盆景’变为产业‘森林’,首单变成多单、一家企业变成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变成一个产业。”洋浦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勇军说,儋州洋浦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有力推动当地实体经济更加丰富,以此加快推动环新英湾区域港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全力打造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

▲俯瞰儋州新英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