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而行!洋浦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国际航运枢纽港口

来源: 中国水运网 点击:19002 收藏

走进洋浦港区,碧海蓝天之间,各式各样的“绿色元素”映入眼帘:熠熠生辉的太阳能光伏板、在港区内来回穿梭的“静音”纯电牵引车、助力码头告别“柴油味”的岸电设施……近年来,围绕“绿色低碳”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洋浦港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又一扇“新大门”。

 

以绿色低碳为底色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振兴港口、发展运输业,要把握好定位,增强适配性,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推动港口发展同洋浦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得益彰、互促共进,更好地服务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一带一路”。

 
洋浦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好海南港口绿色低碳发展样板。“过去,船舶停靠期间只能依靠燃烧柴油发电,这也是‘三高’,有害气体排放高、发电费用高、运行噪音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采用岸电系统,不仅可以满足船舶停靠期间的用电需求,还可较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有效地做到节能减排。同时岸电还能减少船舶的发电机噪声,使港口的空气环境和声环境都能得到很大的改善,极大推进了洋浦港绿色港口建设进程。
据介绍,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岸电项目于2020年10月开工建设,2021年6月建成投产,项目建设总容量9MW。根据小铲滩码头年停靠船舶量统计,岸电每年可替代燃油量为7980.8吨,可减排二氧化碳量25830吨/年。
清洁岸电让港区逐步告别“柴油味”的同时,新能源牵引车也在让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实现“无烟化”。港口纯电牵引车充换电站项目建设于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内,项目于2022年1月28日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燃油拖车全部停运,由纯电牵引车全面代替,真正做到港口绿色电能全覆盖。今年5月,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已正式评为海南自贸港首个“四星级”绿色港口,成功迈出实现“零碳”绿色港口的关键一步。
以智慧赋能为支撑

 
船舶汽笛长鸣,蔚蓝色的桥吊自动运行,将一个个集装箱从货轮上吊起。尽管作业区看不到人,现场生产却一片忙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前洋浦港已启用龙门式起重机远程控制系统,实现了操作人员工作环境的转变,由传统的现场一人一机操控作业模式转变为室内远程一人多机操控作业模式。不仅如此,还可以直接从生产管理系统(TOS)中读取命令,解析堆场位置坐标,发送到作业设备,实现设备各机构的自动运行,保证起升、小车、大车运行机构准确地停止在目标位置,仅吊箱动作交给位于远程操作室的操作人员完成,使人工参与操作的时间降至最短。
与此同时,洋浦港采用大量先进的网络、视频、扫描仪等设备,将龙门吊的作业变得智能化、精准化、简单化、安全化,从而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2021年4月,洋浦港第一台远控场桥投产,当年9月完成所有设备改造投产,当前港区作业效率达160秒/自然箱(22.5mov/h)。
远控场桥使用的清洁能源、远程操作节约的人力成本、信息技术手段助力工作效率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发展进一步融合,海潮声中,洋浦港正在“绿色崛起”之路上阔步前行。
加快建设区域国际航运枢纽成效显著
 
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国际航运枢纽的发展定位,洋浦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运输往来自由便利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集成创新,入选海南自贸港制度创新案例,登记国际运输船舶40艘,总运力达522万载重吨,助力海南省国际登记船舶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交通运输工具“零关税”政策,免征42艘进口船舶税款10.2亿元。国际运输船舶出口退税政策,为7艘境内建造国际运输船舶出口退税3.59亿元。保税油加注政策,为企业节省税款约1610万元。
港航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累计开通内外贸航线43条,其中远洋航线3条,通达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形成“兼备内外贸、通达近远洋”的航线新格局。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三年增速30%以上,位居全国百万标箱海港前列。《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三年来,新增航运类相关经营主体超500家,中远海运、招商局集团等航运巨头相继落地,带动水路运输、船舶服务、海员服务等传统业态快速增长,保税油加注、航运保险、跨境电商、船舶融资租赁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洋浦建成港口码头泊位51个,通过能力达1.2亿吨。今年开工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竣工投用后,集装箱码头能级将由5万吨级提升至20万吨级,能够满足目前国际最大集装箱船靠泊需求,集装箱通过能力将达到650万标箱。
下一步,洋浦港将进一步发挥地处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的区位优势,抢抓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将洋浦港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面向“两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