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角潭蹲点记① 丨汤专员入户,4小时解决4个月的“疙瘩”!

来源: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点击:15792 收藏

开篇语: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当前,海南全省上下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推进调查研究,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海南省融媒体中心联动儋州市融媒体中心把深入开展“走转改”和大兴调查研究有机结合,编委带队,沉到一线,推出“蹲点记”融媒报道,通过挖掘鲜活案例、典型故事,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展现海南自贸港建设给企业和群众带来的真实变化。今起,“这里是儋州”公众号予以转发,敬请关注。

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儋州市境内的北门江干流,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保障儋州市及洋浦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水源。距离天角潭水库下闸蓄水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库区的移民安迁工作进展如何?鱼儿们的洄游通道恢复了吗?饱受季节性干旱困扰的儋州北部地区将发生哪些改变?


近日,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联动儋州市融媒体中心在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进行蹲点采访,记录那些与天角潭相关的人和事,在党旗飞扬的大坝之上,写下《天角潭蹲点记》。

 

离开高速公路之后,车子驶入一大片橡胶林,在林间小路穿过好几个岔口,才来到儋州市国营西庆农场35队。

 

“头几次根本记不住路,走得多了,自然也就记住了。”汤之飞记不得这是第几次走过这条路,走进35队时,路边的狗温顺地摇着尾巴,不像以前那样狂吠了。

 

▲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记者 郑光平 摄
 
水库很快就要下闸蓄水,即将搬迁的移民们准备得怎么样了?作为海南省水电集团天角潭项目的征地移民专员,汤之飞要去移民户的家里看看。
 
▲移民户陈瑞华(右一)向记者介绍搬迁情况。记者 郑光平 摄
 
“都收拾好了,要搬新家,很高兴!”陈瑞华的母亲已经87岁,对于移民搬迁,她是同意的,“我们支持国家建设。”
 
这份支持由来已久,附近的南正山一带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当地群众做过很大贡献,群众基础好。
 
总库容1.94亿立方米的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事关海南西部地区的工业、农业用水,是国家重点工程,征收土地23546亩。截至5月16日上午,500余户移民户之中,90%以上已签署移民搬迁协议。
 
▲移民户陈瑞华搬迁前住的房子。记者 郑光平 摄
 
然而最初时,有些移民并不理解。
 
“之前,我不太愿意搬,40年前,我们一家就是从外面搬到35队的。搬来搬去很麻烦。”陈瑞华52岁,家有橡胶林,闲时做厨师,倒也自在。
 
搬迁动员期间,一批批干部来到陈瑞华家,介绍安置后的新房——就在十公里外的南正西苑,一色的小洋楼。
 
新房子,陈瑞华当然满意。不过他看得更远,“搬了之后,我们将来靠什么养家?”
 
家里几十亩橡胶林,都是一家人打拼的成果。行情好的时候,陈瑞华每天能有几百元进账,一个月下来,可是上万元的收入。
 
▲5月18日,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开始乔迁新居。记者 郑光平 摄
 
“到了南正西苑安置小区,我还能干什么?”看见汤之飞,陈瑞华又忍不住发问。
 
汤之飞赶紧找出最新的生产安置方案,耐心介绍垦区移民搬迁入住新房后,海垦集团制定的生产安置措施。“未来将建设农业种植基地,移民户是主要招工对象。”除了农业基地,还会对移民进行技能培训,让移民实现就近自主经营和创业。
 
陈瑞华这才放心。可是,他还有一个疙瘩没解开。
 
去年12月,陈瑞华清除了自家的橡胶林,之后的4个月里,青苗补偿款一直没有到位,爱人总是唠叨。
 
眼看着更晚签署协议的邻居们相继领到了补偿款,陈瑞华也犯了嘀咕:“小汤,这笔钱什么时候能到位?”
 
作为业主单位,海南省水电集团已把补偿款转给征收单位。“款项已到位,为何没能发给被征收群众?” 汤之飞拿起手机,一连打了好几个电话,直接联系到负责西庆农场35队青苗征收的工作人员。
 
“陈瑞华。对,就是陈瑞华!”汤之飞与工作人员一同梳理陈瑞华的青苗补偿协议和个人信息材料,终于找到原因——陈瑞华填写的个人身份证号字迹不清,财务审核未能通过。
 
工作人员与陈瑞华重新核对材料,4个小时之后,审核通过。第二天,补偿款发放到陈瑞华的银行账户。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胡续发 贺立樊 梁振文
儋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羊文彪 牛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