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垦区医疗“两相同”政策实施 人员机构协同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落实了同工同酬的基本目标,我们的权益得到了保障。感谢市委、市政府!”近日,儋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全体垦区移交职工给儋州市委、市政府写了一封感谢信。
近年来,儋州市持续深化海南农垦改革,推进垦区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印发实施《儋州市落实垦区医疗机构移交人员“两相同”政策的实施方案》《儋州市垦区基层医疗机构优化重组实施方案》等方案,加快推进农垦医疗机构移交人员“两相同”(人员管理相同、财政补贴相同)政策的落实。
目前,落实的“两相同”政策解决了垦区医疗机构移交地方管理后的遗留问题,实现了垦区医疗机构在册在岗移交人员与属地镇卫生院或市级公立医院在编在岗人员同工同酬,既极大地提高了垦区医疗机构移交人员的满意度、获得感,确保垦区医疗机构平稳运转,也进一步提升了垦区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两相同”落实 获得感提升
“2023年12月之前,也就是‘两相同’实施前,我们能领到手的钱包括1000多元的基本工资和几百元劳务补贴。‘两相同’实施后,待遇提升了很多。不仅基本工资提高了1000元左右,增发了物业补贴、通讯补贴、交通补贴等等,还有2000多元奖励性绩效工资、年度绩效,我们非常开心。”在儋州市那大镇洛基卫生院西联分院里,垦区移交的职工们看着工资明细表高兴地对记者说道,对于工作待遇上的改善和提升,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该院公卫员吴日丹说道:“我2008年就到院里工作了,当时的工资是几百元。在移交过程中,我们也非常配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纳入属地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后,我的工资待遇提升了很多。”
2016年,儋州市共接收国营农场医疗卫生机构58家,分布在全市七个镇,接收人员共计1359人。由于到龄退休及个人辞职等原因,截至2024年12月底,国营农场移交医疗卫生机构在职在岗人员296人。移交机构数和人员数均占全省三分之一。
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推进‘两相同’政策实施过程中,我市存在着垦区医疗机构多、人员多、基数体量大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我们按照‘一院一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全力推动政策的落地落实。”
据该负责人介绍,以儋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为例,移交前名为八一总场医院,属于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性质。移交后,该院参照市级二级公立医院进行管理,优化重组周边的医疗机构,按照“小综合、大专科”特色专科医院模式运营和发展。2025年,儋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垦区移交人员工资待遇基本相同事项得到落实,并从2024年12月起执行。
垦区相融合 服务水平优化
在儋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内,1栋5层的综合楼正在建设中。该综合楼是2024年由儋州市民政局规划投资建设的市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筑面积约5700平方米,设置床位数110张,预计今年上半年完工。据了解,按照海南省医疗卫生规划,结合该院的发展优势,计划将该院建成海南省西部区域精神卫生中心。
儋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发展历程,仅是垦区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2019年,儋州市每家垦区基层医疗机构都新建一栋周转房和建设47家连队卫生所,到目前均已投入使用。2022年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总院将精神科整体下沉至大成分院,长期派驻医护人员20人次,累计接收住院病人约3000人次。2024年,大成镇卫生院西培分院建设一家慢病一体化门诊并投入使用,服务范围辐射那大、大成、雅星等镇,以及周边白沙等市县,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总院工作日都会安排医生到门诊坐诊,方便垦地群众就医。
“除了投入使用的慢病一体化门诊,在大成镇卫生院的支持下,去年8月份开始,相距约400米的西培分院与宝岛分院业务重新整合,医疗业务整合到西培分院,公共卫生业务整合到宝岛分院,此时,垦地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此外,西培分院在今年2月也开始设立中医科业务,就医条件和服务得到了群众的纷纷点赞。这些举措不仅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也让我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大成镇卫生院西培分院副院长周万来说道。
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垦区融合过程中,还存在垦区移交人员职称普遍偏低、专技人员老化等问题,我们将充分发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作用,通过选派卫生技术人员下沉到农垦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和动态调整编制等措施,致力于提升垦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