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集成创新,助力海南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

2022-09-19 09:58:02 儋州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三个月内,“中国洋浦港”跻身“30万吨级巨轮俱乐部”,成为国内排名前列的国际船舶注册港;截至2022年6月底,洋浦新登记船舶237艘,运力近1000万载重吨。其中,“中国洋浦港”国际船舶达33艘,载重吨达508万,助力海南省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历史性跃居全国第二……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集成创新。在9月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集成创新成为最新一批制度创新案例之一,并正式对外发布。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邓晓龙 摄

 

 

该案例共有五大首创点:

 

 

▲洋浦经济开发区国际集装箱码头。

据介绍,为加快建立更高水平的航运制度和国际一流的海事营商环境,吸引航运要素快速集聚,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儋州(洋浦)、海事、海关、税务、交通等多部门联动,创设高效便捷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优化税收、监管服务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为加快发展航运产业、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以提升国际化为突破点,加快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开放。

 

 

以提升便利化为着力点,推动国际船舶监管服务升级。

 

 

以提升法治化为切入点,完善国际船舶配套规章制度。

 

 

以提升长效化为关键点,加强航运风险防控。

 

 


▲海南中远海运能源公司所属“中国洋浦港”籍“大理湖”轮靠泊国投油储码头。

 

 
 
从实践效果看,“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集成创新以来,航运企业加速集聚洋浦。“中国洋浦港”国际船舶达33艘,载重吨达508万,助力海南省国际航行船舶总吨位历史性跃居全国第二。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通过电子化集成式通关流程,通关效率持续提升。7艘符合退税条件的总价值约33.52亿元国际船舶完成退税,退税金额约3.59亿元,降低航运企业购船成本约11%。2021年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深化制度集成创新,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样板间”作为先进典型被国务院通报表扬。在海南省工商联发布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评价报告中,洋浦营商环境整体评价位列全省第一。
 
风险防控有力有效。我省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和措施,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严格退税、免税资质和单据审核,强化保税油加注业务真实性审核与事中事后监管。加强货物消杀与查验,在通关环节严防“洋垃圾”入境,严格防范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和疫情输入。目前,洋浦未发现相关违规走私案件和税收风险问题,也未发生重大环保和疫情输入问题。